考古回忆 小米的《三钟经》 Archeological Reminiscence Millet’s Angelus (1935),萨尔瓦多·达利

考古回忆 小米的《三钟经》 Archeological Reminiscence Millet's Angelus (1935),萨尔瓦多·达利

作品名称:考古回忆 小米的《三钟经》 Archeological Reminiscence Millet’s Angelus
创作者:萨尔瓦多·达利 Salvador Dali
创作年代:1935
风格:超现实主义
类型:风景画
版权信息:Salvador Dali Fair Use

作品介绍

《考古回忆 小米的《三钟经》》是萨尔瓦多·达利于1933-1935年创作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油画,收藏于美国圣彼得堡的达利博物馆。这幅画是达利对法国画家让-弗朗索瓦·米勒的一幅著名作品《三钟经》的重新诠释,展现了达利对米勒作品的深刻分析和个人化解读。

《三钟经》描绘了一对农夫在田间祈祷的场景,是米勒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破。这幅画在19世纪和20世纪被广泛复制,对许多艺术家产生了影响,如梵高、莫奈等。达利也对这幅画着迷,甚至写了一本书《米勒的《三钟经》的悲剧神话》,在书中他用“偏执狂批判”法分析了这幅画,并认为它隐藏了压抑的性暴力信息。达利认为,这对农夫并不是在向天使祈祷,而是在为他们埋葬的孩子祈祷。他坚持这一观点,直到后来对画布进行X光检查,证实了他的猜想:画布上覆盖了一个与棺材形状相似的几何图形。

在达利的画中,他将米勒的人物变成了巨大的石头雕像,仿佛是古代文明遗迹。他将风景分割成不同的平面,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。他将米勒的人物解读为祈祷螳螂的姿势,寓意女性性力量。达利自己长期以来对女性性感、阳萎和阉割的恐惧,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象征。他将男性人物描绘为低头屈服,用帽子保护自己的生殖器,而女性人物则摆出期待和攻击的姿态。

达利还在画中加入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。在右下角,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坐着的保姆,可能是达利自己和他的保姆。在左下角,有一个小男孩被带到石头雕像前面,可能是达利父亲带他去参观米勒作品展览时的场景。这两个场景突出了童年无知和成年恐惧之间的对比。

总之,《考古回忆 小米的《三钟经》》是达利对米勒作品的一次大胆和创新的改造,展现了他超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的艺术风格,以及他对性、死亡和记忆等主题的探索。

感谢您对艺术百科网站的运营支持,您的赞助属于自愿行为,用于支付本站服务器资源和运营维护成本。

高清原图下载地址:
无水印原图下载
当前图片
下载价格1
萨尔瓦多·达利 作品合集(共1121张)
下载价格99
客服QQ:4216683
0

评论0

请先